发布时间:2022-12-03 14:18:18
一说起零食,恐怕大多数人都津津乐道。
五花八门的零食,除了解馋,也可以充饥,特别是两餐之间有点饿的时候。
此外,它自带社交功能,同学、同事、街坊邻里之间会不时分享零食(水果、小吃特产),增进交流。
而且,别觉得零食是女性独好,不少男同胞甚至更能吃零食。
2002年一项研究显示,消费零食最多的是男性[1]
毫无悬念的是,零食的消费在全球都很惊人,老年人也不例外。美国 NHANES 1999-2002 年数据显示,超过65岁成年人的零食消费率为 84%[10]。
01定义零食
在老辈人的观念中,只要是零食,对人都没好处,等同于“垃圾食筋骨一粒康胶囊功效品”。英文中“snack food(零食、点心、小吃)”,指富含脂肪或糖且含很少的微量营养素的食物,也就是平时大家所说的“垃圾食品”[5]。
但其实,对于零食的定义,全球还没有统一,主要的争论点是对正餐和零食的区分。
但在一些大的研究中,会对零食进行严格的定义。
中国、英国、意大利等多项研究对零食定义,是正餐(早、中、晚餐) 之外摄入的所有食物[6-9]。这样一来,范围就相当广了,牛奶、酸奶、水果、坚果等营养丰富的食物,还有全麦面包等,都可以划归零食的范畴。
所以现代意义的零食,并不是垃圾食品的代名词,它能实现平衡膳食的目标,也会给生活增添乐趣。
话虽如此,但糖友毕竟连正餐都需要控制,还能吃零食吗?
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临床营养师嘉芙莲·巴斯博姆表示:糖尿病可以把零食当作微缩版本的正餐来吃,搭配好种类并控制好热量,不但有助于控制饥饿感,还能让血糖保持平稳[2]。
综上所述,糖友是可以吃零食的,关键在于选择什么样的品种,吃多少量,在什么时间吃。
02?糖友饮食管理原则
国家统计局最新普查数据显示,2020 年我国老年人口(≥60 岁)占总人口近 1/5(18.7%,2. 604 亿人),其中约30% 的老年人患糖尿病(2型糖尿病占 95% 以上),也就是大约有7800万糖尿病患者[9]。
吃是人生一大乐趣,这么多糖友不得不对饮食进行严格的管理,每次多吃一口都提心吊胆,令人倍感沮丧。
如果每天在正餐之余能吃点零食调剂一下,对精神健康也有好处,但前提是保持血糖平稳。
糖尿病每天的饮食管理原则[10]:
1. 保证所需能量供给、合理调配饮食结构。
2. 适当限制碳水化合物类食物的量,供能比为 50%-55%。
3. 多吃能量密度高且富含膳食纤维、升糖指数低的全谷物食品?。
4. 水果类约占 5%~10%。
5. 进餐模式,提倡少吃多餐、筋骨一粒康效果怎么样慢吃、先汤菜后主食?。
6. 饮食控制不能采取禁吃或偏食等强制性措施[3]。
在这几条原则里,可以看到是有零食的空间的。比如全谷物的零食可以作为主食的一部分,水果类可以占到日常饮食的1/20到1/10。
03?糖友怎么选零食?
那糖友的零食怎么选呢?基本原则是少加工、少油、少盐、少添加糖的种类。
欧洲调查研究癌症与营养的数据中,对20835 名荷兰超重肥胖者膳食数据结果显示,软饮料、薯条和零食为主且水果蔬菜少的饮食模式与 2 型糖尿病风险关系很大。
适合糖友的20种零食如下[3,12]:
1.酸奶和葡萄干
在半杯原味酸奶上撒上一大匙葡萄干,享受一下舌尖的美味。
2.核桃仁+水果干
核桃仁能带来饱腹感,水果干是不加糖、盐、油,没有添加剂的,但这两种食物的热量较高,每次只能食用两勺的量,热量相当于20克的主食。
3.豌豆泥+新鲜蔬菜
用1/3小杯豌豆泥作为蘸酱,搭配焯过的黄瓜、芹菜、花菜、青椒或胡萝卜条食用。
4.香蕉和浆果、酸奶
将半根香蕉、半杯脱脂牛奶或酸奶,还有半杯水果(如圣女果、草莓)搅拌混合,一份美味爽口的零食就制成了。注意热量不要超过150大卡,控制食材的分量。
5.鸡肉三明治(鸡肉蔬菜夹层面包)
在一片全麦面包上放上去皮的鸡肉,再放入少量味道清淡的酸醋汁(少量芝麻酱加水稀释,加入适量的蒜泥和醋)、生菜叶子或其他蔬菜,就是一份营养丰富、美味可口的下午加餐零食。
6.奶酪和全麦饼干
低脂奶酪搭配全麦饼干吃,营养元素更全面,也可以搭配胡萝卜或苹果片一起吃。
7.苹果与花生酱
把苹果切片,抹上一勺花生酱,就是有营养的零食。《英国营养学期刊》上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,在饮食中加入适当花生酱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和饥饿感。
8.粗粮面包(主食、零食都胜任)筋骨一粒康一盒多少钱
与白面包相比,黑麦面包或全麦面包更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。糖友吃面包时要阅读食品标签,对面包的热量心中有数。
此外,还可以适当吃下面的零食:
9.水煮鸡蛋
一个鸡蛋约含6-7克蛋白质,含70大卡能量。煮鸡蛋不需要额外添加油、盐,又方便携带。
10.苏打饼干
与馒头相比,苏打饼干加入了食盐和精炼混合油,相同重量下,能量大增。一般的苏打饼干,16片为100克,约含570大卡能量。糖友注意控制总热量的摄入,每次别超过4片。
11.豆腐干
豆腐干营养丰富,含有大量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,还含有钙、磷、铁等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。在控制一天总热量的前提下,尽量选择低盐、无糖豆腐干,每100克豆腐干约含140大卡能量。
12.核桃
核桃富含蛋白质、不饱和脂肪酸、维生素和矿物质,尤其富含磷脂,100克干核桃仁含有627千卡能量,一个中等大小的核桃仁约8-12克,作为加餐,吃核桃一次别超过2个。
13.花生
花生富含维生素E和不饱和脂肪酸及卵磷脂,适量吃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。15粒花生米约含90大卡能量,约相当于1勺油。
14.巴旦木(扁桃仁)
富含维生素E、镁、锌、钾、不饱和脂肪酸,?约10粒巴旦木约含100大卡能量,约相当于1勺油。糖友吃巴旦木一次别超10粒。
15.柚子
推荐糖友每天吃柚子的量是2瓣。
16.苹果
食用225克以内的苹果,对血糖影响不大,约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。甜度较高的苹果要适当减量。
17.猕猴桃
吃160克猕猴桃对血糖影响不大,约一个中等大小的猕猴桃。
18.开心果
有丰富的维生素、脂肪、油脂、蛋白质、粗纤维等营养成分,每天不超过10个。
19.牛奶
富含蛋白质和钙,100毫升牛奶含有54大卡能量,尽量选择鲜奶或纯牛奶。每天250g牛奶,睡前加餐喝,有助于睡眠。
20.榛子
100克榛子约含590大卡,糖友吃榛子别超过4个,能量控制在15筋骨一粒康0大卡以内。
04?几条建议
糖友或糖友亲属都要明白以下几个道理:
零食不能替代主食
记得零食是和主食对应的,不可以放量吃。
吃的时间有讲究
最好在两餐之间或运动前吃,不要在饭后马上吃零食,以免血糖上升过快。
监测血糖
每个人对食物的血糖反应不同,如果在一天的饮食中增加了零食,要记得监测下一餐前的血糖。如果血糖超过了医生设定的控制目标,就要调整下一餐的饭量。下次再吃零食的时候,就要少吃些,以此原则找到合适吃的量。
吃零食的同时,可以主动提升日常活动量。
参考文献
1.张宇凤. 2002-2012年中国居民零食消费状况及影响因素[D].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,2017.
2.张宇凤,于冬梅,赵丽云.零食与代谢性疾病关系研究进展[J].中国公共卫生,2017,33(06):1010-1014.
3.零食点心不能碰?糖尿病友吃零食有撇步、3低零食不NG,Chou Claire, Hello 医师2021/12/22
4.Bellisle F. Meals and snacking,diet quality and energy balance [J]. Physiol Behav,2014,134:38 - 43.
5.赵晓田,周景洋,姚子明. 31 ~ 40 岁女性零食消费行为及与肥胖关系[J]. 中国公共卫生,2012,28(1):98 - 99
6.于冬梅,张兵,赵丽云. 中国 3 ~ 17 岁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状况[J]. 卫生研究,2008,37(6):710 - 713.
7.Murakami K,Livingstone MB. Associations between meal and snack frequency and overweight and abdominal obesity in U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from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( NHANES) 2003 - 2012[J]. Br J Nutr,2016,115 (10):1819 - 1829.
8.Murakami K,Livingstone MB. Decreasing the number of small eating occasions ( < 15% of total energy intake) regardless of the time of day may be important to improve diet quality but not adiposity:a cross-sectional study in British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[J]. Br J Nutr,2016,115(2):332 - 341.
9.Zizza CA,Tayie FA,Lino M. Benefits of snacking in older Americans[J]. J Am Diet Assoc,2007,107(5):800 - 806.
10.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(2022年版),中国糖尿病杂志2022年1月第30卷第1期
11.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(2022版),中华糖尿病杂志.2022.14(9):881-933.
12.推荐30种食物,糖尿病病友加餐吃,既营养又不影响血糖,糖尿病之友杂志 ?2022-10-11
声明:科普文章不提供专业诊疗意见,具体诊疗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